成化大器大开门–罕见斗彩博弈图宫碗现世

 成化大器大开门–罕见斗彩博弈图宫碗现世

斗彩这种瓷器是明代开始至到清代明国都有烧制的,在收藏界斗彩当属成化斗彩为最。

成化斗彩的瓷胎很有特点,极薄,胎质洁白细腻,薄轻透体,小杯胎体之薄几同蝉翼,可映见手指,迎光会出现微透且呈现肉红或者牙黄色。成化斗彩瓷器的质地洁白且坚硬当属明代之最,如果细心还能发现,虽然成化斗彩的瓷胎轻薄,口沿纵大,底足纵深,都很周正,但其从器底到器口还是有从厚变薄变化,且叩击之声是绵长且悦耳的。

大明成化年制斗彩宫碗(又称折腰碗)
博弈图,口径19公分,足径9公分

成化斗彩的纹饰绘画,布局均衡对称,构图浓淡分明,笔意流畅。线条上传承了元代画法的笔墨趣味,点染自然,但又不像清代绘画的那种精细。成化时期为斗彩绘画的画师都是专工的,画师分工明确各施其能,而不是有一个人绘画整个纹饰,所以每个细节都很精美。成化斗彩的纹饰主要是花鸟为主,还有一些婴戏图、高士图。这时的人物纹饰都是穿一件衣服,没有内衬,这一点可以作为鉴定时的一个重要依据。在添彩技法上成化斗彩都是平涂之法而没有渲染,填彩时比较率意潇洒,经常有溢出轮廓现象,同时这种花卉纹饰是没有阴面,叶子没有反侧。

与同时代的青花及其它瓷器手法如出一辙

成化斗彩是彩瓷,所用的彩料很有特色,红彩分为无光的鲜红和有光的油红,基本上都是不透明的;绿彩分为偏黄的草绿、淡雅的浅绿和偏青的深绿,有着不同程度的透明程度;黄彩分不透明的姜黄和透明的蜜蜡黄、杏黄成。化斗彩的上色方法是填彩或者平涂法,所以彩料是高于釉面的,色彩丰富而华贵。姹紫(差紫)是成化年间烧制的瓷器出现的一种特殊紫彩,色浓而无光,后世难以模仿。

姹紫不经意出现

成化斗彩的款识主要是青花的“大明成化年制”的六字款,且只有楷书没有篆书。字体均挺拔有力,每个字都有特色,在明清几百年陶瓷款中,其风格显得十分怪异,书法风格,说野不野,说正统又不十分正统,怪而有味的感觉。 学书法的人都很难模仿,几乎摸不着门, 所以现代仿制的成化斗彩在款识上,也只能通过电脑入手,靠写款艺人几乎达不到成化的水平。 。孙瀛洲老先生总结的成化款识口诀,即:“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化字亻匕平微头,制字衣横不越刀。明字月尖年肥胖,成字一点头肩腰。

成化青花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成化初年所制,各方面都与宣德青花相似,尤其是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更难与宣德青花区分;另一类以胎薄、釉白、青色淡雅为主要特征,是成化青花的代表。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古陶瓷鉴定时,纹饰非常重要。婴戏图是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一种常用装饰纹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不同的艺术风格的转变,能够敏锐地显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婴戏”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题材,从唐宋到元明清时期,孩童们的可爱淘气、天真烂漫无不是画家笔端的灵感。“婴戏图”既体现了人们自古至今对孩童的无限关爱与期望,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和祝愿。北宋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是宋代婴戏的代表作,儿童形象浸润着富贵气息, 画中太湖石耸立,芙蓉花盛开,巨大的立石和儿童幼小身体的对比、大面积花卉背景和凑在一起的儿童组合的对比,无不彰显父母积善,福荫子孙的情怀!

苏汉臣《秋庭戏婴》

苏汉臣所画婴戏题材由于受到其院体画环境的制约, 多为表现贵族、豪门子弟、王孙世家婴孩, 故开相造形,多“婉媚清丽”, 并且由于绘画技巧手段尚不发达, 婴孩造形仍有沿习前代的弱点, 即婴孩比例、面相有成人缩小的感觉.

明代绘画是我国绘画史上的辉煌时期,其儿童题材绘画对明代景德镇青花婴戏的影响很大。从永乐、宣德的青花婴戏图碗上的画风观察,明显地打下了明初宫廷绘画的时代烙印。明代早期,绘画技法仍然推崇工笔写实,比较严谨细密,多用水墨,稍带写意,下笔轻快,这种风格一直影响到天顺、成化时期。从成化开始至清早期。“婴戏图”动作变得较为夸张,动感强烈,整幅画面俏皮淘气,  有极强的美感和浪漫主义气息。

成化、弘治、正德时期,是明代婴戏图的流行期, 器物造型以碗、盘为主,成化后期多采用平等青料,发色淡雅, 庭院婴戏题材常以树石栏杆、花草作衬景,但绘画不及永、宣时严谨, 绘画技法趋向写意,实笔点画与勾勒平涂并举,成化时婴孩头型基本为正圆形,正德始后脑略大,开始呈现漫画风格。

成化皇帝也是个画家, 他的画作构思巧妙,线条细劲流畅,顿挫自如, 人物造型诙谐。官窑瓷器纹饰受其画风影响, 婴戏纹更是如此,髫发上扬, 欢呼雀跃,一改前朝儿童 “婉媚清丽“ 的风格。意气风发, 蓬勃向上的气质, 尽显皇家气魄和精神面貌。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 历史帮助解读文物。红衣单衫的潮童与身着官服的朝臣同镜, 潮童的左顾右盼与朝臣的恭敬专注形成鲜明对比,这支宫碗描绘的场景是否就是成化皇帝本人儿时的写照呢?

(编辑:Maggie 2022年元月于多伦多, 资料来源:藏家与网络)

 

备注:

古玩市场的“大开门”,是指看古玩时碰上真货。“开门”是古玩鉴赏中的一个术语,也叫“开门见山”,意思是说在收藏过程中,凭积累出来的一种体验,认定器物的形制、工艺、文字及锈色和包浆(氧化层)都很自然和舒适,具备了所应有的时代特征,也就是真货。 。

更多古玩行话:俏货,比较精美的的收藏品。一般是针对瓷器的收藏术语;上货,古玩商从农村市场或者收藏者手中购买或征集的藏品,叫上货;开门货,看藏品时碰上年代老的真货叫 “开门货”或“一眼货”;压堂货:是主人店堂里最好的镇店之宝;礼货,解放前官场上相互馈赠的古董文玩,其货一般,但装裱、包装精美;行货,一般指“大路货”。引中出“行画”,指成批生产、缺少独创性的画作;天价,漫天要价,价格高出市场价很多;行价,成交的价格利润很低,有时甚至是“蚀本”,这就叫“行价”;品相,东西保存得好不好就说品相好不好,如果有破损就是品相不好的意思;旧仿,明清时期的仿旧叫“旧仿”,而当代仿旧就是 “新仿”;拣漏:卖主看假、但古玩是真货,被人买走,对买主来讲叫“拣漏”;走眼:也叫“打眼”买家用较高的价钱买了不值此价的藏品,或买了假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