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钧瓷–罕见的泡泡碗
钧瓷在中国五大名瓷中名列前茅。它是世界上唯一不受人类控制的高温瓷器。它是中国瓷器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集大成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钧瓷从唐代开始烧制,到宋代开始兴盛。钧瓷之所以珍贵,在于禹州神州地区独特的土壤、水源和气候。这里既有龙山,又有风翼桑塔克,有天地之灵。这里有孔雀石、豆腐石、玛瑙石、虎皮绿等珍贵矿物和独特的土质,还有独具特色的含有大自然精华的河水混合物,加上温暖的温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四季分明。就这样,富含矿物质的土壤质量,从寒风的冰冻、暖春的软化、夏天的暴晒、秋天雨水的渗入,形成了禹州烧制钧瓷的独特资源。钧瓷由五种颜色的瓷土和十种颜色的釉药制成。钧瓷坯体纯净、坚实、细腻。琉璃制作自然,色泽鲜艳,相互辉映,富有诗意。钧釉是由特殊的化学成分组成,是以铜、铁为着色剂在高温还原气氛下烧制而成,并因窑内温度、气氛的变化而形成色彩多变、纹路奇特、意境无穷的窑变效果。
钧瓷代表了中国古代宫廷艺术范式的最高成就。唐朝时,它是一件神秘色彩的作品,宋朝时,它被命名为官窑。从金朝开始,它就成了宫廷贡品。钧瓷烧成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艺,还原度难以控制。另外,过去由于使用松窑,窑温很难达到平衡,影响钧瓷釉色。70%的产品在烧制过程中会被丢弃,而顶级产品更为罕见。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钧瓷,自古就有“黄金价值连城”的美誉。唐玄宗下令钧不随葬。宋徽宗成为皇室使用的瑰宝,徽宗皇帝授予“神骏宝瓷”称号。每年有36件钧瓷由皇帝制作,禁止民间收藏。因此,钧瓷出土的墓葬遗物十分罕见。
钧瓷也以其艺术魅力而闻名。它的釉色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人为描述的。每件钧瓷都有自己的釉色。这就是所谓的“君瓷独绝,无右窑”。它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以神、奇、精、独四大特点而闻名。以其独特的“窑变”艺术,创造出一种绚丽多彩、千变万化的钧瓷魅力, 犹如“上帝”在施釉。一经烧制,便会呈现出各具特色的产品,如色彩斑斓、乳光调和、品种繁多。因此,它被称为“窑中一色,窑外万色”。这是人类无法完成的纯自然形成,就像:“月亮看着星星,光芒自然形成。”。
北宋钧窑紫斑碗,行内俗称泡泡碗,造型极为讲究,紫斑灿若云霞,品味极高,是宋瓷玩家的最爱.
宋钧窑紫斑碗
元代钧窑器是中国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是对宋代钧窑工艺的继承和延续。但元时期的钧瓷工艺特征不可避免地有时代烙印及民族特色,形成与宋钧有差异的工艺特征。元钧的胎不如宋代细润,特征是胎质较粗松,呈色白、灰白、黄、红、黑。积釉肥厚,浑浊失透,多棕眼,釉泡,光泽较差。施釉不到底,圈足宽厚外撇,内外无釉,足内胎面常留有尖状痕迹。
元代钧窑器多施以天蓝、灰青、月白色釉,并涂抹含铜釉药,经高温还原后呈现红、蓝、紫色的斑块。由于钧窑釉质肥厚失透,刻、划、印花不易显露,所以除了饰以彩色斑块外,也常采用堆贴花为饰,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民族艺术精品的集中体现。
元钧瓷荷叶青蛙洗
元钧以一种粗犷、奔放、大气的风格称著于世,打破了唐宋的清规戒律,突破了宋钧造型的限制,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器型一般厚重,有长瓶、胆式瓶、花口莲座瓶、三足炉、筒式炉、荷叶盖罐、双系罐、鸡心式罐、执壶、 枕、收口碗、墩式碗、鸡心式碗、 缸、洗、盘、碟,亦烧大器。元钧瓷不乏一些精品。
延至明清仍继续仿制,历经千年而盛烧不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钧窑因其变幻莫测的釉色被后世追仿,雍正时期督陶官唐英为了仿烧钧窑瓷器曾于雍正七年三月派厂署幕友吴尧圃亲赴钧州,调查钧窑釉料配制法。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八年(1730年)三月已做得仿钧窑瓶,雍正时期仿烧钧窑瓷器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收藏界都知道北宋钧瓷难能可贵,难得一件可得天价, 北宋久远,传世钧瓷稀少。清仿钧瓷传世相对于来说较多,也不乏精品,投资价值也是颇高。
(编辑:Maggie 2021年8月于多伦多)